建筑和建筑开发领域的技术进步使我们有了“智慧”与“绿色”建筑融合的前景。曾经被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即将被重新定义为一体化设计,管理体系和建筑物优化能源绩效的重要性。就像这个即将到来的趋势一样,全球的行业人士都很兴奋,亚洲等发展中地区的障碍仍然在追赶。
AsiaGreenBuildings.com与江森自控的建筑技术与服务副总裁Sudhi Sinha进行了独家采访,他就亚洲智能绿色建筑的潜力展现了他的观点。这个对话还突出了物联网(IoT)的参与以及对安全威胁和承受被动设计的担忧。
“绿色”和“智能”建筑在未来几年会发生多大程度的融合?
什么构成“智能”建筑的定义仍在不断发展。虽然已经建立了绿色建筑标准和
认证体系,如LEED和绿色标志,但并不等同于
智能建筑。
有多种可以被认为是智能建筑。然而,普遍的共识是,智能建筑物补充了绿色建筑。我认为智能建筑必然是绿色建筑,而且更多。
完全融合的智能建筑是一个概念,将整个建筑视为一个由各种系统和设备组成的综合生态系统,这些系统和设备通常通过将建筑系统与业务系统融合到开放式协议IT平台上进行。结果是建筑物,企业和居民的表现得到加强,包括在可持续性,生产力和能源效率方面。
在江森自控,我们认为未来不仅仅是聪明而绿色的建筑,也是智慧社区。想像一个特定地理区域的智能建筑社区,属于一定使用类型的属于某一特定地理区域的群体,或属于一定规模类别的智慧建筑群,或者这些群体的更广泛的聚合。完全融合的智能建筑的能力将使社区建筑物能够做许多事情,包括相互学习如何最好的操作和维护; 分享如何解决经常性问题的知识; 自主调节和优化能源等公用事业和资源的使用。
随着物联网(IoT)的炒作及其与智能建筑概念的融合,您认为亚洲将会赶上多远?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视野。建筑
自动化和管理现在正在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的力量来重塑。结合丰富多样的智能设备,标准通信协议的快速发展和对未来防范基础设施的需求,导致了一个快速的开发周期,可以改变建筑的运行方式。
不过,亚洲有挑战,国家也各有不同。缺乏意识,技能或资本将困扰某些新兴经济体。在更先进的市场中,也有与安全和隐私有关的问题; 不要忘记其他技术障碍,如缺乏规范化数据和不兼容的系统。
尽管如此,亚洲的政府和城市越来越多地看到智能建筑系统的价值,以帮助克服城市蔓延,改善基础设施,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事实上,在新加坡,我们预计智能建筑采用将在未来五年内由政府推动将新加坡发展成为“智慧城市”的动力。城市状况良好,通过绿色建筑与信息通信技术(ICT)的良好基础和广泛的应用,实现了转型。
由于当前的先进技术能够在不同的设备/系统之间生成建筑数据和有效共享,所以可能会如何防止可能的安全威胁/违规行为?
跨建筑设施和IT孤岛的紧密协调和整合对于帮助组织避免和堵塞漏洞很重要。除了思考系统设计和实现之外,还需要对具有这些系统的管理访问权限的人员的行为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解决漏洞。
拥有综合建筑和设施管理系统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单一的责任点 - 允许建筑物所有者和管理人员从单一位置监控其设备。这也可以在物理上和IT方面实现更好的安全措施。
“智慧”在建筑中的概念是否总是涉及先进技术的实施?被动设计和其他常规方法将如何在智能建筑中发挥作用?
根据IBI(美国智能建筑研究所)的定义,“智能建筑是通过优化其四个基本组件 - 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 - 以及相互关系的方式提供生产性和成本效益的环境之间“。
EIBG(欧洲智能建筑集团)的定义进一步将智能建筑分类为“融合了最佳可用概念,材料,系统和技术,以实现满足或超过建筑利益相关者的业绩要求的建筑”。
基于这些定义,使用先进技术是提高建筑物性能的关键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然而,技术和系统只是较大的建筑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建筑物可以设计和建造,以实现高性能和高能效,但是这些先进的技术可以一直没有得到适当的管理和维护。
被动设计和其他常规方法肯定与优化建筑性能和能源效率相关。